綠色防控技術模式
來源:
|
作者:pmo0502ae
|
發布時間: 2018-08-20
|
7962 次瀏覽
|
分享到:
生物防治技術: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,優先選擇植物源、微生物源、礦物源農藥、通過釋放害蟲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防治目的。
生物防治技術: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,優先選擇植物源、微生物源、礦物源農藥、通過釋放害蟲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防治目的。
物理防治技術:重點推廣太陽能自控多方式高效害蟲誘捕器、昆蟲信息素(性引誘劑、食誘劑等)、殺蟲燈、誘蟲板(黃板、藍板)防治農作物害蟲,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植物誘控、食餌誘殺、防蟲網阻隔和銀灰膜驅避害蟲等理化誘控技術。
科學用藥技術 :推廣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、環境友好型農藥,優化集成農藥的輪換使用、交替使用、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術,加強農藥抗藥性監測與治理,普及規范使用農藥的知識,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。通過合理使用農藥,最大限度降低農藥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。
精準施藥技術:掌握病蟲害正確防治時間,選擇環境友好型農藥,選用高工效低容量施藥器械,達到“提高防治效果,延長防治時間,減少施藥次數”的目的,實現正確用藥,精準施藥。
免疫誘抗技術:“碧護+”技術特點
1、喚醒植物野性:激發植物生長潛能,健樹壯苗、提高抗病蟲害能力。
2、調節平衡:活化植物細胞,調節新陳代謝。
3、誘導植物抗逆性:增強植物抗凍害、干旱、澇害、改善和修復土壤板結、鹽堿及重金屬污染等問題。
4、活土養根: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恢復土壤活力。
5、農藥減量:提高藥效、延長防控時間 、減少施藥次數。
6、增加產量、改善品質